近年频现的雾霾天气引起政府与民众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各级地方政府要拿出切实措施解决城镇和农村煤炭替代与用能结构调整;2015年6月30日,李克强总理代表中国向国际社会公布:根据中国《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这既是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完成的积极动作,也是中国政府向国内外宣示中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态度。北京冬季奥运申办委员会则承诺,到2022年冬奥会赛期前,PM2.5平均浓度与2012年相比下降45%左右。
在我国,三北地区是强制性采暖区,冬季的采暖成为雾霾的重要成因。我国“十三五”期间太阳能供热、采暖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太阳能将在煤炭替代和用能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9月17-19日即将在北京迎来的“首届中国太阳能供热、制冷工程技术应用交流会暨工程项目参观活动”(由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太阳能与辅助能源互补供热、制冷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详情请见本文附件)前夕,笔者综合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各方专家观点,“十三五”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一、采暖区域南移,市场空间逾千亿元
除传统的冬季采暖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外,东部沿海、长江沿岸、西南等诸多省市也是冬冷夏热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需求呈上升趋势。据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调研,初步规模仅河北一省就有1000万户左右农户冬季需要采暖,以每户需要30m2集热器测算,仅河北省农户采暖所需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可达3亿m2之巨,我国“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是强制性采暖区,但“三北”之外的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冬季也非常寒冷,因此太阳能采暖市场非常广阔。
二、相关支持政策有望密集出台
根据国家层面及相关省市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及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十三五”太阳能热利用发展规划起草等工作中已把太阳能采暖、制冷列为主要发展方向,相关省市有望密集出台示范与推广政策。
三、太阳能与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试点有望逐步展开
1、通过重点研究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燃气、热泵、地热、电、生物质能等)有效的结合匹配方式,提高太阳能保证率,所开发出的性能稳定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能源互补供能系统;
四、太阳能制冷及应用技术研究将加速
1、研究低温集热器的太阳能制冷技术,以及热水、供暖、制冷联供技术,积极扩大示范项目范围;
五、示范项目力度将加大
1、预计将建设包括规模化的太阳能热利用供热示范项目逾百座
六、太阳能蓄热、太阳能采暖技术及应用已初获成效,但十三五期间尚待加强研究的有6大课题:
1、开展太阳能蓄热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太阳能蓄热材料和蓄热系统,掌握性能稳定可靠、低成本的短期蓄热和季节蓄热技术。研究开发太阳能蓄热及主被动式采暖系统的集成配套产品,特别是集成控制技术产品。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成熟与普及速度的加快,我国“十三五”期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在采暖、制冷应用市场潜力巨大,不计算国外出口市场,仅我国国内市场空间预计即可达数千亿元之巨,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效应也将更加显著。
2016中国西部国际制冷、空调、供热、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西部制冷展 WR2016)
2016.5.11-13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悦来会展城)
www.cq-expo.com 023-81399366 81399358